一、一季度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6.9%,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增速和效益回升,市場預期改善,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物價溫和可控,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均保持良好態勢。
(一)主要經濟領域呈現積極變化
1、工業生產增速加快
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增速明顯加快,從上年同期的5.8%提高至6.8%,其中3月份達到7.6%,為24個月以來新高;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有序退出,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5.8%,較上年四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快速增長,受價格上漲、生產回升、成本降低等因素影響,1-2月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1.5%;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分別增長13.4%、12%和10.3%;企業成本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三項費用同比分別減少0.28元和0.46元。企業開工意愿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到96.9%。總體而言,工業運行預期向好,供求關系改善,新動能加快成長。
2、新動能不斷聚集
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四新經濟”快速成長,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知識技術密集、高附加值行業保持兩位數增長。新材料、節能環保、工業機器人(19.880, 0.18, 0.91%)、運動型多用途轎車、智能手機等新產品不斷涌現;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網上購物、網絡約車、在線醫療等行業日新月異,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速高達19.1%,三次產業中服務業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至61.7%,拉動經濟增長4.3個百分點。
3、投資增長企穩回升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2%,較上年全年加快了1.1個百分點。其中,基建投資得益于重大項目落地、政治周期效應、資金來源充裕等因素,增長18.7%,較上年全年加快了2.9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受市場銷售火爆、房價高漲等因素影響,增速繼續加快,增長9.1%,較上年全年加快了2.2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商品貿易持續向好、企業利潤顯著增長、大宗商品價格拉升等因素作用下,增速企穩,增長5.8%。此外,代表產業升級方向的新產業投資提速,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2.6%,快于全部投資13.4個百分點。
4、居民收入穩步提高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0%,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快于同期GDP增速0.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由于政府大力推進精準扶貧政策,加大對低收入群體扶持力度,居民收入中的扶貧資金和惠農補貼增多,當季轉移性收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二)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原因
1、世界經濟復蘇拉動外貿出口需求回暖
2016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動能增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投資者預期改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貿易逐步恢復、國際投資日趨活躍,發達國家制造業生產出現起色。全球市場需求好轉帶動我國出口由負轉正,一季度進出口增長21.8%,其中出口增長14.8%,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由上年同期的-11.5%上升為4.2%,對GDP增長的貢獻度由下拉0.77轉為上拉0.29個百分點。
2、工業企業庫存回補拉動工業生產回升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企業進入庫存回補階段。我國存在“兩年去庫存、一年加庫存”的周期性特點,2016年6月份,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速已跌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此后企業周期性庫存回補趨勢明顯,生產擴張、信心增強,拉動了一季度工業回暖。2017年2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9個百分點。庫存回補不僅改善了市場預期,而且提高了生產活躍程度。
3、房地產市場運行明顯好于預期
去年10月份出臺的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并未能遏制房地產市場火爆局面,今年初部分熱點城市房價繼續大幅上漲。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仍然高達19.5%和25.1%,3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僅有8個環比下跌。社會對于房地產市場預期并未出現逆轉,土地購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仍在回升。房地產市場運行好于預期,對經濟增長形成較強支撐。
4、財政資金結轉等支持基建投資較快增長
一季度,基建投資快速增長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動力之一。2015年7月推出的專項建設基金對基建投資的推動效應繼續顯現,PPP項目進展順利,今年以來財政資金支出加快,一季度財政支出增長21%,增幅較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別提高了5.6和14.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各地方換屆已基本到位,擼起袖子加油干,基建項目加快開工。
二、經濟領域四大問題
依然不容忽視
(一)防控金融風險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之間存在矛盾
當前,制造業貸款不良率、信用債違約、政府隱形債務、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資本外流等金融風險正在不斷積累,宏觀審慎管理與金融支持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制衡,防控金融風險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之間存在矛盾。加強金融監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貨幣政策效果。較高資本充足率等一系列監管措施約束銀行總資產、貸款和證券投資的擴張能力,資金市場利率有所上升,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實際實施過程中可能略顯偏緊。單純依靠貨幣政策完成金融去杠桿,可能將造成短期推高融資融券和中期票據發行利率等債券價格,提高企業融資成本,加劇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二)民間投資下滑影響經濟活力
目前,我國民間投資增速仍然低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民間投資滑落是民間資本應對經濟轉型、市場需求偏弱、產能未出清的理性反應,但也反映出更深層次問題:一是在去產能過程中存在企業產能和產量同時受到限制的情況,部分產品短期供需關系扭曲導致價格較快上漲。煤炭、鋼鐵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大幅增加了制造業生產成本;二是加強金融監管受到影響的首先是民營企業,金融市場資金配置效率降低;三是制造業利潤率較低,企業稅費、能源原材料、房租、物流費等成本依然較高,產權保護、法制建設等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仍比較嚴重,甄別糾正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進展緩慢,實體企業競爭力難以提高。
(三)產能過剩問題制約經濟回升程度
盡管2016年在“去產能”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部分行業生產好轉、利潤提高,但是徹底化解過剩產能仍然任重道遠。目前國內市場仍處于供大于求狀況,鋼鐵、煤炭、煤電等重點領域去產能任務仍然艱巨,石化、造船、水泥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未著力解決,產能利用率水平繼續處于低位。伴隨產能過剩化解不斷深入,政府和企業需安置的職工數量、處置的債務規模持續增加,這些都會抑制經濟的穩定增長。
(四)對外投資放緩制約國際項目合作進程
今年以來,雖然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行業結構有所優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升溫,但是對外投資總體增速大幅放緩,國內企業走出去步伐減慢。一季度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8.8%,流向制造業的投資同比下降6%,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下降17.8%。去年底以來防范資本大規模外流的政策措施,在限制了部分企業的不規范、不合理對外投資行為的同時,也對部分企業已投資的海外項目后續資金跟進形成制約。當前部分優質投資項目由于資金緊張而無法如期付款履約,部分海外投資項目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
三、二季度經濟增長將穩中略降
展望二季度,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在好轉,世界經濟復蘇動能將有所增強;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補庫存、房地產投資等部分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積極因素有望延續,但是資金避實就虛、實體企業競爭力不強、對房地產和基建依賴過大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國家信息中心構建的經濟景氣指數顯示,2016年9月,先行合成指數達到高峰后掉頭向下,至今已連續回落7個月,先行合成指數先行期為6個月左右,預示著一季度成為本輪經濟景氣周期的頂部。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將保持穩中略降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GDP將增長6.8%左右。
(一)供給側平穩增長
工業增長將保持穩中略降態勢。一是預期工業企業庫存回補周期將會延續,支持工業生產穩步前行。二是世界需求略有好轉,帶動工業出口交貨值增加。三是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為工業以及經濟增長添加活力。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SUV等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規模繼續擴大。四是企業效益好轉將會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高工業生產創新能力。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市場供求關系改善,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等先行指標攀升,企業信心增強。但是,化解產能過剩任務仍然艱巨、資金“脫實向虛”問題短期難以解決、處置僵尸企業難度較大、新動能成長制約因素偏多、原材料價格上漲加快等負面影響將制約工業生產反彈高度,初步預計二季度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6.6%左右。
服務業增速保持平穩。“去杠桿”力度加大,在金融與非金融機構杠桿率下降的過程中,相關金融、保險、理財等金融服務將受到一定影響;春節前后央行普遍上調各期限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債市將受到抑制,股市難以出現大幅上漲;全國主要省份和主要城市紛紛出臺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預計二季度房地產市場更趨平穩和理性,對服務業支持作用減弱。但是,大宗商品需求回暖和網購快遞迅速擴容帶動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加快,“互聯網+”、“雙創”等因素推動其他服務業加快發展,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體系構建逐步完善,初步預計二季度服務業生產增長7.7%左右。
(二)需求側有所減弱
投資需求增速將略有放緩。一是今年煤電行業去產能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容之一,占比較高的電力投資速度將因此放慢,影響基建投資增速;二是房地產投資在全國大范圍、大力度調控政策出臺的作用下,預計增長速度將高位回落;三是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連續下跌,已由上年末增長20.9%轉為一季度下跌6.5%,未來投資增長動能不足。四是去杠桿以及資金“脫實向虛”等因素將導致投資資金尤其是民間投資資金充裕度降低。當然,雄安新區戰略落實將增強投資信心、擴大投資規模;“十九大”前夕各地方投資積極性較強,“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將會加快建設進度;熱點城市有計劃加大土地供應將有利于房地產投資保持平穩。初步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8.8%左右。
消費需求將基本穩定。一是就業形勢良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34萬人,比去年同期多增16萬人,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比去年同期增長2.7%,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0%,比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為擴大消費需求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當前養老、醫療、健康、教育等服務消費加速,比重不斷提高。三是網絡購物、共享單車等新型消費模式、消費業態不斷涌現,帶動新興消費發展。但是,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幅度下調使得政策效果減弱,部分產品供給跟不上消費需求升級的需要。初步預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0.2%左右。
出口需求將較快增長。受益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改善和新興經濟體進口能力增強,世界市場需求恢復,國際貿易活動趨于活躍,外部需求有望繼續擴張。一是美國、歐洲經濟進入復蘇階段,世界經濟向好,海外市場需求增加;二是前期人民幣持續貶值有利于降低出口產品價格,提升國際競爭力。三是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同比漲幅仍將較高,將推高進、出口名義增速。四是服務貿易快速發展,改革開放水平持續提升,有利于增強對外貿易競爭能力。但是,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對我國的匯率和貿易政策仍不清晰,我國出口不確定性較大,特別是基數和貿易價格因素對外貿進出口的影響減小。初步預計二季度外貿出口和進口將分別增長10.5%左右和15%左右。
(三)物價走勢分化
居民消費價格將溫和回升。一是社會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總體格局沒有變化;二是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特別是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使得資金市場利率上升,貨幣流動性趨緊,將會抑制消費價格的上漲;三是消費品市場供過于求,工業品價格上漲對消費品價格的傳導有限;四是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難以持續上漲,不同產品漲勢分化,輸入性漲價因素減弱;五是糧食庫存居高不下以及季節性因素導致鮮菜等食品價格回落。此外,二季度CPI翹尾因素為1%,較一季度增加0.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居民消費者價格溫和回升,初步預計二季度CPI將上漲1.4%左右。
工業品價格將逐月回落。一是煤炭、鋼鐵、有色和石化等能源原材料供需關系扭曲得到一定緩解,價格上漲勢頭減弱;二是隨著去年以來大宗初級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鐵礦石供應增加、美國頁巖油氣復產,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走勢震蕩分化;三是基數因素影響減弱,二季度PPI翹尾因素為4.8%,較一季度減少1.3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工業生產者價格將呈現逐月回落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PPI將上漲6.5%左右。
四、堅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堅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化解部分領域金融風險,努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提高對外投資質量,鞏固對外貿易良好態勢,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一)堅守穩健貨幣政策,平穩化解金融風險
一是貨幣政策堅守穩健中性,保持流動性穩定。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去杠桿,高度關注重要時點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在金融監管趨嚴或關鍵考核時點適時微調政策,補充流動性,平滑劇烈去杠桿可能引起的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定向降低農村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拓寬區域性中小金融機構資金來源。二是重點對表外業務和同業業務實施“穿透式”監管,同時重視服務實體經濟。在將表外業務納入MPA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對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等業務的剛性兌付;遏制批發性融資的過快增長,對層層嵌套、結構復雜的同業產品實施“穿透式”監管,按照產品本質確定風險權重;放寬涉農領域的監管條件,對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業務實施單獨的考核辦法。三是進一步健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金融機構集團化、金融業務混業化的趨勢愈加明顯,許多金融產品經過層層包裝和通道轉移進行監管規避和套利,單一機構的監管難免存在疏漏,必須加強“一行三會”的信息共享,開展聯合監管,消除監管真空。
(二)加快改革措施落地,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一是推動國有企業、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落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市場競爭和活力。二是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取消不合理的涉企收費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行債券融資、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和再融資,積極推動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規范發展。三是推進“放管服”改革縱深化,進一步減少民間投資項目中央層面核準量,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繼續清理規范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推動項目前期工作提速,充分發揮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12358價格監管平臺等“4個平臺”作用,簡化民間投資上報流程和手續。
(三)完善制度體系建設,提高對外投資質量
一是完善境外投資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快出臺境外投資條例,提升不同部門間的合作協調能力,規范境內企業境外投資行為,確保對外投資的真實合規性,引導和推動海外投資長期健康發展。二是外匯監管要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對虛假的對外投資行為要嚴厲打擊,對合規的對外投資行為要確保企業的正常投資經營活動,減小資本管制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三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創新外匯儲備運用,保障企業的購匯需求,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和企業“走出去”,著力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四)做好重點應對預案,鞏固對外貿易良好勢頭
美國經濟政策對全球以及我國貿易、金融、財稅等諸多領域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建議未來密切跟蹤國際經濟政治形勢,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推進對外貿易與投資穩步發展。一是培育貨物貿易新的增長點,將智能家電、智能手機、高鐵機車、核電進組等高端產品作為未來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重點產品,通過政策引導、財稅支持、創新補貼等措施進行大力扶植。二是鼓勵重點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發展,重視新型外貿產業聯盟等新模式作用,構建新型“內外貿一體化”體系,培育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商品交易市場,支持企業建設境外營銷、支付結算和倉儲物流網絡。三是鼓勵部分行業向美國、歐洲、新興經濟體等海外轉移,適度減少雙邊的貿易順差。